東北鋼鐵業的經營情況持續多年遜于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鋼鐵行業利潤總額逾400億元,重點大中型企業中,全行業平均36.8元/噸,東北企業則虧損30.2元/噸;全國虧損面20%多、而東北虧損面67%;東北鋼鐵業的景氣情況從沈陽與上海的年度鋼價(熱卷和螺紋的均值)差值可以明顯看出:2011年該值為110元/噸,此后5年僅2015年為正值(1元/噸),其余年份均為負值,其中2016年為-59元/噸。
三大因素影響東北鋼鐵業的經營績效。(1)從全國范圍看,東三省的經濟情況近年來持續低迷,對鋼鐵需求影響有負面影響;(2)東三省鋼鐵國有產能占比70%,高出全國平均值18個百分點,這使得東北的鋼鐵業市場化調節的程度不夠;(3)東三省鋼鐵業歷史負擔相對偏重,人均產鋼量至少低出全國平均水平10%、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此外礦石自給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4個百分點,在低礦價時代反而成為了劣勢。
東北鋼鐵業產能出清初現端倪。截止2016年底,東北高爐產能1.04億噸,其中長期停產(超過6個月)和退出的產能占比15%(退出產能中國企占70%),而從2016年5月份開始,東三省高爐名義產能利用率雖然仍在84%左右,但實際有效產能利用率維持在90%以上,個別好的月份超過95%,大部分鋼廠已經開足馬力,基本滿產;而退出6個月以上的產能由于諸多因素的約束,重啟往往非常謹慎和緩慢。從供需平衡來看,2016年東三省基本平衡,2017年有偏緊的可能。
智者當借力而行。2016年,鞍山鋼鐵抓住市場回暖的有利契機,圍繞成本、品種、市場三個關鍵因素精準發力,企業效益再創新佳績,鞍山鋼鐵扭虧為盈,鞍鋼股份前三季度凈利潤名列鋼鐵類上市公司第二名。
穩控生產,抓低成本優勢。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是低成本優勢。該公司以理論值、對標值為目標,以“抓穩順、控規模、保品種、重效率”為原則,把握關鍵環節,理順生產秩序,全方位、全工序地細化生產組織,力求生產全過程低成本。煉焦系統充分挖掘煉焦潛能,彌補高爐用料缺口;煉鐵系統充分發揮大高爐委員會作用,加強操作管理,優化配料結構,確保高爐系統穩定順行;煉鋼系統充分提升運行效率,確保整體產量水平和規模效益;軋鋼系統按照“效益優先、調品為主”的原則,保證合同高效執行。生產穩順基礎上,該公司以“抓問題、抓項目、抓創效”為目標,確定了九大類48個課題的系統降本攻關目標,推進鐵素流、能源流全流程優化,推動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優化和能源成本持續降低,外購能源成本完成同比降低12.4元/噸。加大原燃料降采力度,通過建立虛擬鋼廠成本預測模型,準確把握市場形勢,為實現盈利提供有效支撐,全年進口焦煤和進口鐵礦采購成本均低于當期普氏指數均價,外購大宗原燃料實現市場差異化降采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