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今后三年我國農業機械補貼政策在補貼對象、范圍和流程等方面作了一些調整和創新。
補貼對象擴大到所有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組織
據介紹,此次《意見》最大的變化是對補貼對象進行了修改,將補貼對象從“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農民合作社和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改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其中,個人既包括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也包括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其他居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界定可與農業法銜接,既包括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也包括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企業等。
補貼品類向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集中
與往年相比,2015—2017年中央財政資金補貼機具范圍由2014年175個品目壓縮到137個品目,補貼品類為何會變少?
“這是為了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專家說,《意見》規定,按照“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目標要求,中央財政資金重點補貼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所需機具,兼顧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發展所需機具,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著力提升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意見》中還有一個亮點,即對重點品目敞開補貼。李偉國表示,實行重點品目敞開補貼、普惠制,一方面能集中資金補重點,提升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另一方面,能簡化手續,減少確定補貼對象等審批環節,防范權力尋租。
補貼流程更簡便信息更公開
與往年相比,補貼流程也更簡便。《意見》要求各地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手續,減少農民申領奔波的次數。提倡補貼對象先購機再申請補貼,鼓勵縣鄉在購機集中地或當地政務大廳等開展受理申請、核實登記“一站式”服務。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快資金結算進度,讓農民購機后盡快領到補貼。
在補貼信息公開方面,《意見》做了更嚴格的要求,省級和縣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重點公開實施方案、補貼額一覽表、操作程序、投訴咨詢方式、資金規模和使用進度、補貼受益對象、違規現象和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