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船舶網消息,8月23日,中船集團旗下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與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在廣州簽訂了1艘15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建造合同。在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董強,中國潛水打撈行業協會理事長宋家慧,中鐵大橋工程局股份公司總經理譚國順,中國南方網能源公司總經理陳慶前,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世軍,派傲集團執行董事王勝,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力海工)董事長陳瑞喜,上海舶舶研究設計院院長胡勁濤,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黃埔文沖)董事長陳忠前等領導和來賓的共同見證下,正力海工董事長陳瑞喜和黃埔文沖副總經理張俊雄簽署了建造合同。
15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是一型由上海船舶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新型特種船,設計理念獨特、技術水平先進,可全方位滿足海上風電、橋梁、打撈等各項海上工程施工的作業需求,適合海上風場各種地質條件的建設施工,綜合作業能力目前位居國內第一。與同類型裝備相比,該船作業能力強,抗風能力強,自持能力強,建造成本低,將提高我國海上風電及其他海上工程的施工能力。
中船集團董事長董強表示,15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集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橋梁施工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性能指標領先,是一型符合海上工程建設發展需要的一型裝備,可以為行業技術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目前,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經濟的國家戰略正逐步推進,這也進一步增強了中船集團發展海洋工程的信心。中船集團將大力推進產融結合,加大對海洋經濟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整個產業鏈良性發展。15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技術要求高、工期緊,中船集團將把該項目作為重點工程,加強統籌協調,確保項目的順利建造。上船院、黃埔文沖要提前策劃,精益求精,優質按期完成設計、建造任務,確保裝備達到各項性能指標。
據介紹,1500噸深潛坐底起重工程船起重能力、起重高度等七項技術指標創造了業內第一。該船主作業甲板的有效作業面積達到約3000平方米,最大甲板可變載荷約4000噸,可以同時裝載2套10兆瓦風機部件及整套打樁設備。根據海洋環境條件以及風機廠商的安裝要求,該船有漂浮或者坐底兩種作業模式,漂浮作業最大水深達80米,深潛坐底作業最大水深達32米。為了保持船體的穩定性,船上配置的1500噸桅桿式回轉起重機采用中心起吊的方式作業,該船在漂浮狀態時可以在7級風下作業,坐底狀態下可以在9級風下作業,可以在100節風暴(16級以上的超強臺風)下坐底自存,受臺風影響小,環境適應能力極強。此外,該船1500噸起重機最大吊高距離基線161米,相當于50多層樓的高度,最大吊重與最大吊高均創為同類船舶中的國內第一,可以完成包括10兆瓦(及以下)海上風機的基礎、風機塔筒、機艙及葉片的安裝,吊重覆蓋范圍廣,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目前各類海上風電安裝作業。
據了解,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海上沉船沉物打撈及海上救助、碼頭與橋梁重大件吊、卸安裝、海上大型設備與構件吊裝、潛水作業、油田水下設施檢驗、ROV作業、橋梁隧道及大壩的維修和檢驗等項目為主的海洋工程施工企業。2014年,正力海工旗下“正力2200”輪參與57000噸“夏長輪”散貨船的整體打撈,刷新了世界散貨沉船整體打撈的噸位記錄,成為迄今為止最大噸位散貨沉船整體打撈工程。
承擔該船建造任務的黃埔文沖是我國華南地區主要的海洋工程建造基地之一。該公司位于廣州南沙的龍穴廠區先后成功建造了400噸鋪管船、3000米深水勘察船、50000噸半潛船、多功能水下作業支持船、大型綜合勘察船等高端海工輔助船產品。2013年,黃埔文沖開始建造R-550D型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并獲得了飽和潛水船、風電安裝平臺、海工居住平臺、管道挖溝船、多功能服務平臺(liftboat)等重要海工產品訂單。目前,黃埔文沖海工產品已覆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主要階段,為廣東省對接“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國家戰略提供了重要支點。
當前,清潔能源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動力,大力發展海上風力發電是開發清潔能源的主要方向。我國擁有18000多海里的大陸海岸線,近海風能資源豐富。近年來,我國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相繼出臺了若干海上風電發展計劃。根據國家能源局2014年公布的《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規劃新增風場發電量1052萬千瓦,約2000余臺風機。截至到2015年底,我國已裝機的海上風電項目為100萬千瓦,規模已居世界第四。相較于開發海上風電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的施工裝備卻仍存在缺口,風電安裝船、起重工程船等海工裝備的市場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