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居民意愿確定改造項目及內容;居民代表參與施工監督;組織居民參與竣工驗收,開展滿意度測評
唐山:居民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今年計劃改造215個老舊小區,惠及13萬戶
“1.請填寫您所居住的小區名稱,2.若本小區進行改造,您最希望改造哪些內容……”掃描二維碼,即可寫下對未來美好家園的希冀。日前,隨著唐山市中心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居民意愿調查活動的開展,本年度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正式啟動。
“今年唐山市計劃改造215個老舊小區,總建筑面積788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3萬戶。”唐山市住建局負責同志表示,今年是全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也是唐山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全面提升之年。唐山市將以居民“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訴求為重點內容,科學制定改造方案,著力推動基礎設施、居住環境、服務功能、小區特色、基層治理大提升,積極構建老舊小區改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據了解,震后新唐山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集中建設了一大批居民小區。這些小區中多數房屋建筑存在設計標準低、功能不全、管網老化、道路破損等問題,日益影響到百姓生活質量,與整個現代化的城市風貌亦不相協調。為此,唐山市從2018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2000年以前入住的521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提升改造,共2453萬平方米、涉及35萬戶。
千家萬戶百棟樓,民情民意在其中。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過程中,唐山市強化“民本意識”,引導居民全程參與: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愿,根據居民意愿確定改造項目及內容;改造中,選取居民代表參與施工監督;改造后,組織居民參與竣工驗收,開展滿意度測評。
“咱們小區電動汽車越來越多,好多人從家里扯出電線來充電,忒不安全。”去年12月,在路北區祥富里社區改造提升民意調查座談會上,不少居民代表提出意見。
“能否在社區里裝上充電樁?”得到社區民意反饋后,唐山市住建局在實地考察、認真研究的基礎上,以新設計、新思路、新標準對原有改造提升方案進行完善,最終決定將原有停車場改造為可充電式的林蔭停車場——改造完成后,社區將設置有48個帶有充電樁的停車位。
“感謝政府又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得知這一信息,社區居民紛紛點贊。居民代表王素珍說,祥富里社區是震后第一批安居工程社區,家家戶戶寬敞明亮,頭幾年住著感覺挺舒適。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居民們對社區公共環境和基礎設施配套有了更高的要求。“前兩年,節能改造讓每棟樓都穿上了‘保溫衣’,冬天家里的溫度比以往高了四五度,這次又聽我們的建議要安充電樁,真是百姓需要啥政府就做啥呀!”
北新里社區是唐山市三年改造計劃中第一批進行改造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趙桂榮找到社區居委會提出:“我們樓前地洼,下點雨就積水。能不能借著改造的機會,把這個給解決了?”隨即,社區和街道將這條信息反饋到改造工程項目部。“沒多久,樓門口就多了個雨水井,下雨天再也不用蹚水了。”自己反映的問題快速得到解決,趙桂榮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在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過程中,唐山市著重突出“綜合”二字,將老舊小區存在的排水不暢、設施老化、配套不足共性問題統籌納入,避免各自為戰,重復改造;同時把改造重點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區域傾斜,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隨時根據民意做好“自選動作”。
為高標準實施改造工程,唐山市還建立“七個一”管理模式,即每個項目明確一個項目負責人,一名主設計師,一名安全專員,一名造價審計員,一名質量監督員,一名監理人員,一名廉政監督員。同時,由項目部與街道辦、社區居委會結合,每個社區選出不少于3名居民代表,全過程參與監督小區改造,并增設群眾熱線,監督工程質量。
“體溫正常,請進。”4月2日,在路南區新華南樓社區疫情防控檢查點,“保安”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我們這里的‘保安’都是社區居民,疫情防控期間,32名居民當起了志愿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區指導員李宏偉介紹說,2018年新華南樓社區不僅完成改造,面貌煥然一新,更邁出了居民自治的一步。
“老舊小區改好不易,管好更難。”說起改造后社區的管理,李宏偉頗有感慨。據介紹,由于毗鄰市內一家大醫院,改造前“全開放式”的社區內每天都停滿了外來車輛。“改造后,墻體翻新了,路面平整了,環境美化了,可是外來車輛管不住,居民生活備受其擾,意見很大。”
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封閉式管理勢在必行。為此,新華南樓社區首先試水由社區聘請的保安、社區工作者和每棟樓的樓門長共同組成管理團隊,實行居民自治。隨后,又有好消息傳來:路南區將為老舊小區統一聘請物業公司進行規范化管理。
“適應老舊小區改造后的新情況、新變化,目前我市正在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搭建屬地化、市場化、可持續化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格局。”唐山市住建局房屋與物業管理處處長彭強告訴記者,為完善市老舊小區治理體系,唐山市正積極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有條件的小區引入物業服務企業進行管理;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依托居委會實行自治管理。”據了解,如今,在唐山市諸多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由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主委員會、樓門長、物業服務企業“五位一體”的社區治理體系正在逐步形成。(來源:河北日報記者王小勇、湯潤清、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