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和都市圈相關規劃提出以來,軌道交通的建設和規劃變化似乎最為明顯,相關利好消息不斷釋放。其中,關于廣州和深圳在軌道交通上的“雙城聯動”極具看點。
近日,廣州地鐵就粵港澳大灣區線網優化客流預測專題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重點研究對象為跨市的都市圈高速軌道(地鐵18號線、22號線和28號線等),以及與廣州地鐵一體化運營的城際鐵路(廣清城際、新白廣城際和廣佛環城際等)。招標任務書顯示,除了已公布的18號線南延至中山珠海、28號線東延至東莞之外,22號線也規劃成為跨市快線,將延伸至東莞,與深圳銜接,這有望成為廣州和深圳第一條互相“連接”的地鐵線路。公開資料顯示,22號線最高設計時速達到160公里。
其實,早在10年前國內首條城際地鐵——廣佛地鐵正式開通,造就了一條“黃金”走廊。因此,軌道交通上的“雙城聯動”必將成為趨勢。
在深圳龍華區上班,家住惠州市惠陽的陳先生對于軌道交通深有感觸,“雖然惠州南站與深圳北站之間已經開通廈深鐵路,但坐高鐵來回上下班并不容易,要提前購票還有預留安檢和進站等時間,整個過程算下來時間和金錢成本都很高。”他說,“地鐵不限定班次、不對號入座,又不必通過12306購票,這才是真正方便的出勤方式。”
除了地鐵,還有城際鐵路。廣州和深圳作為灣區兩大核心城市,實現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對于灣區的一體化發展至關重要。今年6月,穗莞深城際機場至前海段正式開工,這也是深圳自主建設的第一條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機前段既承擔著沿線地區城際客流,也承擔著深圳內部組團間的通勤客流,可與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互聯互通。此外,廣深鐵路最后一階段信號系統設備改造工程(平湖站至深圳站)在近日順利開通并交付使用,廣州東站、廣州站、深圳站都接入了全國高鐵網。此次施工改造完成后,廣深鐵路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主干和運輸要道,即將煥發新的活力。
此外,作為深圳軌道交通建設主力軍,深圳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辛杰近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深汕高鐵、深惠城際鐵路、深大城際鐵路、龍崗至大鵬支線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等5個鐵路項目年底前將全面開工。
日前,《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9》中“點名”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以廣深為龍頭,兩個4萬億級超級都市圈正在浮出水面,“大廣州”、“大深圳”呼之欲出。隨著都市圈規劃出爐,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經濟的輻射范圍將擴大,進一步向周邊城市延伸。如今,多條城際鐵路“開花”。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城際鐵路也應該采取地鐵化運營模式,改變城際鐵路傳統班次化的運輸方式和候車室候車模式,這將有助于改善城際鐵路在區域內城際間出行方式的競爭態勢,同時提高城市地鐵服務城市對外客流的能力。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隨著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大灣區內部的交通會更加方便,城市的邊界將被打破。只要整個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都很發達,城市之間都快捷連接起來,城市的邊界自然就模糊了,不僅僅可以實現交通出行的便捷,也為產業的拓展開拓新的空間。
(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