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會議指出,2021年,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將把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作為衢州電網升級和能源轉型發展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平臺,全力推進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衢電力量。
數字賦能 能源消費生產清潔又高效
1月27日,在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的監控室內,值班人員王志偉正在使用智慧能源服務平臺進行用能巡查分析和管理工作。這一功能的實現,得益于衢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的建成投運。
王志偉介紹,“在沒有享受能源數據專屬服務之前,整個公司一次全面用能巡查和分析需要8人同時工作2個小時以上,現在借助智能平臺服務,只需要2人工作30分鐘。用能的精細化管理上了一個臺階,借助1700余個用能監測傳感器,可以實時計算每條生產線的產品單耗,及時發現用能問題,真正做到了省人、省心、省事、省錢。”
據悉,2019年以來,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充分整合利用當地政府和該公司內部優勢資源,建成全省首個政府授權的地市級能源大數據中心——衢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
該中心聚焦政府部門、行業機構、能源企業與電力客戶各方應用需求,國網衢州供電公司發揮能源數據采集優勢,多維度、多視角實現對電、煤、油、氣、水、熱等各類能源的生產、輸送、存儲、消費等數據匯聚融合,服務政府決策更加科學精準,促進能源生產消費更加清潔高效,推進能源數字生態建設。
近年來,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克服技術難題,率先實現省、市兩級能源大數據中心基礎資源、數據和分析應用功能的融合貫通,衢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數據通過“霧節點”與省電力公司數據實現交互。同時,實時在線信息系統從市場需求、產品服務、盈利模式等方面構建了能源數據商業運營模式和運營體系,實現數據開放共享、互聯互通,打造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數據生態圈。
截至目前,衢州市已有300余家企業實現電、煤、油、氣、水、熱等各類能源數據接入衢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預計到明年,全市1000余家規上企業,10余家燃氣、蒸汽等供能企業,以及500多個分布式光伏電站、水電站供能站點的能源數據將匯聚至該能源大數據中心。
供需互動 實現源網荷儲融合發展
讓山區居民從“用上電”邁向“用好電”,國網衢州供電公司一直在為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電力需求而不懈努力。2020年12月初,衢州灰坪鄉大麥源村儲能電站項目完成并網投運驗收,標志著全省首個0.4千伏儲能電站成功并網投運。
大麥源村海拔947米,是衢江區最偏遠的自然村,一旦出現電力故障,維修較為困難。為確保發生外部線路故障后居民能正常用電,國網衢州供電公司結合實際,完成了該地區配網末端建設儲能電站的建設。
據了解,0.4千伏大麥源儲能電站由12個儲能模塊和1臺儲能變流器構成,所有設備布置在1個集裝箱內。“整個儲能電站就像一個超大容量‘充電寶’,儲能電池與村里的變壓器相連,實現電能的雙向轉換流通。在電網未停電時‘插在’電網上充電,在外部電網失電時可以毫秒級的速度切換上場,為電網接力續航。”該儲能電站項目負責人徐雷文介紹道。
為民用上“暖心電”,為企用上“滿意電”,用戶體驗不斷得到優化和升級。近日,國網龍游縣供電公司員工來到龍游石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當面向用戶了解電力需求響應系統的使用情況和相關建議,順利“避”過負荷高峰。
據了解,浙江用電存在峰谷差大、且尖峰時間短的特點。為此,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充分運用互聯網+、智能客戶端、儲能等手段,全方位挖掘工商業和居民生活領域的可轉移負荷,通過積極開展“百萬用戶參與、百萬千瓦響應”需求響應工作,廣泛發動工業企業、商業樓宇、居民用戶等參與,在用電高峰“讓電”、低谷“用電”,實現電力削峰填谷,加快可再生能源消納,促進源網荷儲友好互動,讓電網“彈性”更足。
互聯互通 推動跨省電網更優化
今年1月,中共衢州市委七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的召開,吹響了爭創四省邊際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號角。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超前謀劃,實施衢州市跨閩贛皖邊際區域電網互聯互通,大幅提升四省邊際地區供電能力和可靠性。
為解決省際交界區域電網發展不協調問題,加快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建設,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與相鄰三省供電公司深入推進江山-江西廣豐、開化-安徽休寧、常山-江西玉山、江山-福建浦城等第一批10千伏配網互聯互通項目,疏通電網“毛細血管”。
2020年8月27日,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與江西上饒供電公司在浙贛兩省交界處完成了跨省電網互聯線路帶電搭接,標志著浙贛兩省首次打通省際配電網互聯通道。
跨省電網互聯互通,不僅體現在電網設備上,更體現在貼心的用電服務上。為減少居民“跑腿累”,國網衢州供電公司著力改善用戶辦電體驗,推出以辦電更省力、申請更省事、用電更省心為宗旨的一系列服務舉措,建立“異省受理,聯動辦電”工作機制,實現邊際四城辦電業務“無差別”受理、全業務管控、全流程跟蹤,真正實現跨省電力“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
接下來,國網衢州供電公司將加快形成衢州市域及四省邊際以電為中心、多種能源互聯互通互濟互補的現代能源體系,奮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的四省邊際先行示范地,以服務人民美好生活為向往,奮力描繪高質量發展新圖景。(朱夢琦 盧奇正)來源:新華網